“总的来看,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,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。”针对过去一周关于国内经济是否通缩的讨论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4月18日的发布会上做出了回应。
展望下阶段经济走势,付凌晖指出,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,宏观政策显效发力,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。考虑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,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。三、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,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。如果不考虑基数影响,总的来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呈现逐步回升态势。
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.5%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经初步核算,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4.5%,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.2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,同比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,增长3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,增长5.4%。
人均居民收入也在同步增长。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,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.1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3.8%。分城乡看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,增长4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2.7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,增长6.1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4.8%。
“一季度,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各地区各部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,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,生产需求企稳回升,就业物价总体平稳,居民收入持续增加,市场预期明显改善,经济运行开局良好。”付凌晖评价道。
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,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.5%,符合我们此前预期,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行势头得到扭转,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。“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,内生动力稍显不足。近段时间关于‘经济是否陷入通缩’的讨论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于经济恢复强度和可持续性的担忧。”
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3%
引发过去一周关于通缩争议的点聚焦在CPI数据。3月,我国CPI同比增速跌至0.7%,创近一年新低,核心CPI也处于0.7%的低位;一季度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1.3%。受生产资料价格下降,PPI(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)同比降幅扩大至2.5%。若剔除2022年俄乌冲突带来的高基数效应,2023年2-3月,CPI环比连续下降,PPI环比持平。另一方面,M2与M1、社融剪刀差呈现“双扩大”趋势。2022年3月以来,M2增速在9%-13%区间震荡上行,与M1、社融形成的剪刀差持续扩大,表明货币资金尚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,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4月13日发布的《中国宏观金融分析 2023年第一季度》中认为,当前国内经济供给约束有所缓和,但需求不足和预期不稳压力延续,呈现轻微通缩迹象,通缩压力将成为我国推进稳增长和防风险的主要掣肘。
如何判断经济为“通缩”状态?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理论上,通货紧缩一般被认为有三个标志,即两个“下跌”和一个“伴随”: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、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跌和伴随着经济衰退。
“从当前及未来的物价走势来看,在经济非对称恢复背景下,物价涨跌分化,价格下跌不具备持续性和普遍性;一季度M2增长12.7%,大幅度超过同期经济增长4%;疫情之后的2023年全年都将是一个较为明确的复苏走势,并不是经济衰退。因此,当前物价下跌的原因不在于货币供应不足。”王军进一步解释道,在货币供应高增长的同时,物价却走低,显然这并非是典型的通货紧缩,所谓“通缩”是个伪命题。
在王军看来,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令人费解的背离现象,根本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和供需结构性失衡,过去几年为对冲经济下行而过度依赖财政投资、货币政策和间接融资,货币的结构性扩张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、消费和投资领域,没有持续推动需求快速回暖,而是带来一系列结构性问题,如结构性经济复苏、结构性产能过剩(部分商品价格持续下跌)等,四大结构性问题的叠加,共同抑制了价格的全面持续上涨。
“整体来看,年内可以说,既无通缩之忧,也无通胀之虑。”王军说。
国内需求总体趋于回暖
具体到PPI数据,付凌晖认为,从下阶段情况看,国内需求总体趋于回暖,对PPI有一定的上拉作用,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传导犹存,加上上年同期基数比较高,短期内PPI可能还会处在下降区间。但随着国内经济恢复,基数效应逐步减退,PPI会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。
一季度其他数据也佐证了市场预期的提振。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标,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.9%,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。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上升到58.2%,为近年来较高水平,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至56.9%。
“由于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,宏观经济已日趋整体性好转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5%左右目标的实现难度,经济政策应以休养生息为主,不宜大开大合,继续加码或过度收缩的概率不高。”应对当前的一些争议,王军建议,市场应降低对宽松政策的过高期待。除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外,应将稳就业、扩消费、提信心、防风险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,结构性工具仍是主要政策选项,“第一,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,政策不折腾、稳增长不放松。第二,稳就业、提收入。第三,促改革、扩消费。第四,稳地产、防风险。第五,提信心、强预期”。
另外,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提出,目前宏观经济仍主要依赖政府大项目投资和规上国企投资带动,边际效应很低,且难以持续,下阶段必须在制度层面恢复和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和民营企业信心,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消费,继续扩大出口。面对16-24岁年轻人失业率19.6%的严重局面,应考虑对社会底层失业群体的经济救助,在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下,推动经济稳步复苏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广东省委网信办相关领导、广东省游戏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陆,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...
感谢IT家庭用户钻石之窗和夕阳商城的线索传递!OPPO官方宣布将为EncoX2和...
今年戴尔的明星产品XPS13Plus在中国上市时,戴尔曾发文介绍这款笔记本的工业...
今年618,消费者可以在天猫国际海淘的同时“种草”。5月31日,天猫国际推出淘宝...
哈华通今日跌9.20%,全天换手率54.26%,成交4.76亿元,振幅11.59...